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正文

仅1成多人拒绝下班秒回工作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2023-04-11 18:45:47 来源:互联网

正文摘要:


(资料图)

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81811798&x-signature=I239posObZ9%2FTlsRqdntLM7D42k%3D. 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81811798&x-signature=Guwm2GZ744pXm%2FQCYt0MeohouIs%3D. 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81811798&x-signature=%2FbNF8PEsR%2FyETOugV6DIEgg5b%2FE%3D. 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81811798&x-signature=YqOErkw57vplxaG6%2F28yamfEjfg%3D. 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81811798&x-signature=XLVrBjyprVhq%2Fc9gM%2FpkBWFzVYk%3D仅1成多人拒绝下班秒回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。

仅1成多人拒绝下班秒回工作相关阅读:

“隐形加班”,也不会什么隐身术

“84.7%的职场人在下班后,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,‘隐形加班’成困扰”“‘工作量过大,不加班无法完成’‘发生突发紧急事件’成职场人加班主因”“16.1%的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”……这是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《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披露的数据。

“隐形加班”已经成为职场人“隐隐的痛”: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自身处于“灵活机动加班”机制中,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,在表面看起来并有没有高强度加班的模式下,被“隐形加班”困扰。被信息流“绑架”的职场人不占少数,当被问到是否会在下班后秒回工作相关的信息时,只有15.3%的人明确表示拒绝,认为下班后是自己的私人时间。84.7%的人在下班后,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。

对于“隐形加班”的权益侵犯,一些人认为由于其具有“隐形属性”,所以难以监督管理,不是有关部门不作为,而是“难以发现”,而是“不好界定”,而是“不好查处”。这种说法笔者是不认同的,“隐形加班”也没有“隐形翅膀”,也不可能有隐身术,只要是不符合常理的,只要是不符合法理的,只要是不符合情理的,总会留下蛛丝马迹。

“隐形加班”之所以能够成为权益侵犯的“隐隐的痛”,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情况和因素:其一,是职场人“不敢较真”。面对企业的要求,不管是“无理的要求”还是“有理的要求 ”,已经习惯了“按领导要求办”,没有较真维权意识;其二,是职场人“习以为常”。对于“隐形加班”,大家已经习以为常,时间久了“不正常”就变得“正常了”;其三,是职场人“害怕老板”,虽然有劳动法律法规保护,可是企业老板基本上决定着 “生杀大权”,可以毫无顾忌的降低考核,可以毫不客气的让你待岗,甚至是说让你今天走人就留不到明天。

劳动法规定,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,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;特殊原因时,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,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。而悲催的是,《报告》显示,有近六成受访者平均每天加班超过1小时。

用人单位出现需要加班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,问题在于“加班需求”需要符合“权益保障”,加班的时长,加班的工资不能被侵犯,不能把“需要加班”当成“家常便饭”,更不能把劳动者的“隐形加班”当成理所当然的“免费午餐”。即便支付工资也必须保障劳动者“你给我钱,我也有拒绝权力”的底线。

不能让“隐形加班”成为“隐隐的痛”。不是“隐形加班”有隐身术,而是我们需要面对“隐形加班”的权益侵犯实现“监督显现”,不能“忽隐忽现”而是守住底线。

以上就是关于仅1成多人拒绝下班秒回工作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的相关信息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标签: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上一篇:迪士尼公主和英雄联盟的碰撞,豹女,女警,剑姬,你喜欢哪个呢?_天天观热点